前一陣子看了一部寶萊塢的電影叫做"三個傻瓜" (3 idiots), 雖然是部喜劇片, 但是非常發人省思, 其實來美國久了, 接觸的印度人多了之後, 發現印度人的教育態度其實跟中國人很像, 亞洲兩大文明古國的孩子, 從古至今好像都是填鴨填到大的, 讀書的終極目的就是“成功”!電影裡面說印度人希望小孩, 男的做工程師, 女的做醫生, 做爸媽的犧牲奉獻, 就為了提供孩子去上好的大學, 將來成功發達賺大錢光耀門楣, 啊~~真的跟中國父母的心態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電影是演得誇張的點了, 喜劇嘛~但是看完後, 會讓人思考, 我們到底是要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 還是一個成功的孩子?
很多才藝班最愛用的爛梗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但這個這個人生的跑道是跑向哪裡卻沒人強調, 做大官? 賺大錢?
來了美國後, 受到西方的文化的衝擊, 尤其又是當了媽媽之後, 常常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到底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如果給我二選一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
1) 錢賺不多, 但是熱愛自己的職業, 但是最起碼可以養活自己,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2) 有個人人稱羨的工作, 像是工程師, 律師, 醫師等等, 錢途光明, 衣食無憂, meet世俗人所謂“成功”的定義。雖然他有能力可以做好這份工作, 但是不見得他熱愛這份工作。
有許多人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 “人是英雄, 錢是膽”, “錢不是萬能的, 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 但我常在想, "有錢"的定義是什麼?一百萬, 一千萬, 還是一億?
後來發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個定義是會變的, 還記得安啦媽剛從MBA畢業時, 看到某些人的年薪, 就覺得, 哇~~好厲害, 那時的我們, 覺得這簡直是天文數字, 當你不斷的努力, 慢慢的爬到當初認為的天文數字時, 你看到的, 是另一個層次的天文數字!
永遠, 永遠有人賺得比你多!
永遠, 永遠有人讓你不服氣為什麼他可以賺得比你多!
“地球的資源有限, 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的啊!!!” 一直追下去, 是追不完的, 一個不斷追求物質金錢的人, 是很難快樂的!
即將邁入不惑, 常常在想, 我到底幾歲可以退休啊!恩~好像錢還存不夠, 再拼幾年吧! 但是, 這樣的邏輯不是印證了, 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而已嗎? 雖然理性上認為自個兒有手有腳, 沒錢的話去星巴克打工也是活得下去的, 但是從小的教育和環境,就是潛意識裡還是不由自主地產生不安全感, 覺得坐吃山空的感覺超讓人無法忍受的, 如此一來,老是擔心未來的情況下, 也無法好好的享受眼前的生活了。現在的工作你說厭惡嘛, 也不完全是, 只是沒有多大的熱忱, 我也常常問自己, 有什麼事是能讓自己快樂, 又能夠養家糊口的呢? 中年轉業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連要轉啥業, 我是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來, 因為人生好像從小就是父母規劃好的, 現在連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都不是很清楚, 又怕冒險一試, 會把現有的小小成果都給犧牲掉了。所以我一直很羨慕那些, 為了自己理想勇敢向前衝的人。 現在有了孩子, 顧慮又更多了, 好像常常會有那麼一絲絲的遺憾, 想說, 當初若是自己多點主見, 多點想法, 我現在的人生會是如何呢?
安啦媽從小到大都是乖乖牌, 完全照著父母親規劃的道路去走, 一路走來, 書雖然念得不是最棒的, 但也是給我混到美國還算叫得出名字學校的MBA,
但是仔細回想求學的過程, 好像就是打鴨子上架, 怕爸媽失望的成份遠多於對念書的熱忱, 高中考北聯時,
母親威脅我說若是考到景美女中以下的志願就不讓我念, 所以我就掛車尾進了中山, 考大學時沒掌握好, 雖然可以吊國立大學文學院的車尾,
但是爸媽為了以後的出路問題, 最後我還是選了私立大學的商學院, 我永遠無法忘記放榜的那天, 父親冷冷的說,
"哎~怎麼兩個公立的會生出一個私立的來",也許說者無心, 但當時的我, 躲在棉被裡整整哭了一夜。我們從小就被教育, 書沒唸好=沒前途, 所以窮盡人生最精華的時間,
埋在教育部訂定的框框裡, 完全不知道框框外的世界, 也許藏著會讓人生更快樂更美好的珍寶!
所以, 對於我的孩子, 我衷心的希望他們能夠有寬廣的視野, 從小多看多學習不同領域的東西, 早一點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然後朝這個方向做人生的努力, 他們不需要賺大錢, 只要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做出危害社會的條件下, 快快樂樂的過一生就好了! 我會提醒自己, 盡量不要支配他們(好像很難做到), 而是引導他們有好的學習態度, 正確的道德觀, 價值觀, 其餘的, 就讓他們自由發展了! 這篇是寫來提醒自己用的, 加油!
留言列表